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  

近期,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(CBP)公示,有多批从国内发往美国的仿牌货物被各州分部查扣,其中涉及数百种假冒伪劣产品及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。多起违规货物在短期内被美国海关查扣,无一不印证了美国海关的严查趋势。

 

图源:CBP官网

 

 
 
 
01
 
YANCHA
美国海关严查风暴

从去年开始,美国多项海关政策变化释放出严查的强烈信号。

 

根据数据显示,2024年1月至10月,CBP共查扣了多批货物。其中1月、7月和8月的扣货货值远高于其他月份,特别是7月份,查扣货值超过12亿美元。据了解,化妆品和木制家具是被查扣最多的货物类型。

 

这一异常情况主要受两项新政策影响:

化妆品FDA注册要求:2024年7月1日起,美国要求化妆品制造商和分销商必须注册其设施,并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报告其所有产品。未完成注册的企业出口化妆品可能面临扣货风险。

 

木制家具全面申报政策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健康检查局(APHIS)宣布《莱西法案》第七阶段正式实施,要求所有进口到美国的木制家具和木材,无论是用于家具制造、建筑还是其他用途,都必须进行申报。

而在这波扣货潮中,商标描述模糊引发的合规危机正成为跨境卖家的头号"隐形杀手"。

 

02
 
BIAOZHUN
CBP判定标准发生颠覆性改变

CBP的新规对商标描述的评判标准进行了调整。以往,商标描述与实物对比主要侧重于“文字匹配”,而现在则聚焦于“消费者可能产生的认知混淆”。这意味着若商标文字有导致消费者混淆的风险,即被视为违规,就会触发“查验buff”。

 

当前,三大高频雷区正大量导致货物被查扣:

 
01
商标缩写不明确

例如,某企业申报商标为“BMW”,但商品实物上却标注了全称“Bavarian Motor Works”。由于缩写与全称在消费者心中可能引发的混淆,此类情况极易被判为描述不一致。

 
02
图形商标描述遗漏

若企业商标包含特定字体或颜色组合,但在申报时未详尽描述,一旦被CBP查处,将面临货物被扣的风险。

 
03
防伪标识表述不一致

商品包装上印有“Genuine”字样,但申报文件中却未提及此防伪标识,这种矛盾会让CBP对货物的真实性产生质疑。

03
 
CELVE
卖家应对策略
01
避免使用模糊宽泛词汇
 

不要使用过于宽泛、模糊或者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词汇,如“玩具”“装饰品”或“工具”、“配件”、“摆件”等都是属于模糊不清申报,是不合规的。

02
构建商标描述合规检查流程
 

建立一套全面的商标描述合规性检查流程,包括文字商标、图形商标、防伪标识以及关联词汇的筛查。此流程有助于有效识别并纠正商标描述中的潜在问题。

03
参考CBP词汇清单
 

CBP提供了一份非全面的“不可接受货物描述示例与可接受货物描述示例”的清单,卖家可参考可接受的词汇,避免使用敏感词。该清单可从CBP官方网站上查阅。

 

(官网链接:https://www.cbp.gov/trade/basic-import-export/e-commerce/examples-unacceptable-vs-acceptable-cargo-descriptions)

04
关注美国法律法规
 

密切关注美国相关法律法规,特别是涉及商标、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产品,确保符合当地法律要求。

如果货物被CBP扣押了,卖家可以:

  • 迅速响应:在收到CBP扣留通知后的72小时内,立即核实货物信息、准备相关证明材料,并与CBP进行沟通。

  • 修正申报信息:若发现申报信息有误,可通过Post Entry Amendment(PSC)系统快速更正。但需注意,更正过程中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。

 

 
 

 

面对美国海关的严格审查,卖家必须增强合规意识,避免因商品被扣留而影响业务运营。那些在商标、货物描述上“偷工减料”的企业,终将在海关的严格检查下现出原形。要记住,在美国清关战场上,细节处的严谨才是真正的护城河。